易道文学网www.yidaowenxue.com

大燕京城, 巍峨宫殿在晨光照拂下,尽显金碧辉煌。

早朝上,有柬官参奏兵部驾部司主事疏忽职守, 从青州灾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的加急奏折, 竟然在半途送丢了,以至于朝廷迟迟未收到水灾情报,耽误放粮拨款,致使当地灾民流离失所,险些闹起一场暴动。

“臣以为, 唐砚玩忽职守,他发现奏文丢失后,隐瞒不报,险些酿成大祸, 理应革去他驾部司主事一职。”

殿中当即有人提出驳斥:

“启禀陛下, 唐砚并未玩忽职守, 青州洪水泛滥, 负责驰递折奏的驿船只不幸被卷入洪水, 青州方圆数十里的水驿都遭到毁坏, 根本无法将当地灾情传报出来, 唐主事发现后, 不得不改走陆驿,快马送往京城, 因此才耽搁了七日的时间。”

“方尚书轻描淡写,殊不知这七日的功夫,有多少青州灾民因此丢了性命, 这个罪责,难道不应有人来承担吗?”

“天灾难测, 唐主事按规章办事,这个罪咎不应归在他身上。”

“哼,方尚书把罪咎推到天灾上,那意思是要皇上对天下百姓下罪己诏了?”

“你...信口雌黄,陛下明鉴...老臣并没有这个意思啊!”

金銮殿里,百官争执不休,鸡争鹅斗,一个个吵得脸红脖子粗,比青龙大街上的晨市还要热闹。

耀灵帝端坐在象征着九五至尊的赤金龙椅上,手撑额头,眉心紧锁,他掀开眼皮睥向殿下吵闹不休的臣子们,脸色愈加阴沉。

“够了!”

皇帝的声音不大,却透着帝王不容抗拒的威严,让正在争执的百官同时噤声。

耀灵帝揉了揉头穴,他浓眉低垂,眼下隐有一片乌青,面色略显疲惫,缓缓开口问道:

“大皇子,青州民间起义一事,你怎么看。”

大皇子闻声出列,对皇帝行了一礼,沉声道:

“父皇,青州水灾既已发生,当下,安抚民心乃是首要之重,此次朝廷对灾情处理迟误,驾部司主事唐砚难辞其责,为平复民心,儿臣以为当着重处置此人,以儆效尤。”

耀灵帝点了点头,低垂的眉毛微微扬起,似是颇为认同大皇子的话。

当年太子出生时天降异象,他这个皇帝就对天下百姓发布罪己诏,随后每逢天灾,他都要发布一道罪己诏自省,历数大燕帝王,就属他发布的罪己诏多。

耀灵帝做梦都梦到后世人给自己起了个诨号,叫罪己帝。

大燕官员多如牛毛,舍去一个驾部司主事出来顶罪,亦会有前仆后继的官员补上,只要能平复民心,稳固皇权统治,他才能睡个安稳觉。

耀灵帝正要开口拟旨,忽听殿外内监尖着嗓子通报:

“太子驾到。”

殿内百官面色为之一变,其中有人欢喜亦有人忧,众人纷纷转过头看向殿门,屏气凝神。

金丝楠木雕花殿门向两侧敞开,四四方方,仿若一张画框。

入眼是巍峨华丽的殿宇,飞檐翘角直插入云霄,朝阳洒落在琉璃瓦上折射出流光溢彩,透着一派瑰丽而神圣的气息。

然而,随着男子一步步走进,画框中的瑰丽景致皆化作他的点缀,仿若他就是那浮雕上的天命金龙。

男子背逆着光,身姿挺拔,步履沉稳,一袭玄底绣金蟒袍,肩披狐裘毛领大氅,头戴九旒冠帽,帽下垂落的十一颗玉珠昭示着他真龙之子的尊贵身份。

垂珠轻摆,露出男子玄玉般明亮的双眸。

“参见父皇,今日早朝,儿臣来得有些迟了。”

龙椅上的耀灵帝微微直起身子,展颜笑道:“朕几日前得了信,说你刚抵达雍州,想不到这么快就回来。你来得正好,朕和诸位爱卿正在商议驾部司主事渎职之事,你掌管兵部,认为该如何处置此人?”

太子似是感到不解,入鬓剑眉微挑,道:“儿臣不明,唐砚不是将补发的奏文完好无损送至京城,又有何罪之有呢?”

大皇子瞧见太子步入殿内时,眼角微不可查地抽动了几下,他迅速压下眼底的惊讶,端起一张和睦笑脸:

“九弟刚刚入京,有些事可能还不清楚,唐砚虽将补发的奏文送到,却迟了七日,因此延误朝廷开仓放粮。不少青州灾民饥寒交迫,却迟迟等不到援助的粮食,最终丢了性命,哎....酿成此祸,朝廷总需给当地百姓们一个交代啊!”

大皇子唉声叹气,神色悲痛,好似是在为枉死的灾民感到痛惜。

百官也跟着露出哀痛的神色,口中接连称赞大皇子爱民如子,仁心仁闻。

詹灼邺侧头看向大皇子,眸极为光平静,淡淡道:“大哥说得极有道理,朝廷是要给青州的百姓们一个交代。”

大皇子脸上错愕的表情转瞬即逝,他正要说些什么来赞赏太子深明大义,又见太子递交给内监总管一册文书。

“启禀父皇,儿臣在归京的路上改道去了一趟州,微服寻访当地灾民,从这些灾民口中,儿臣得知他们暴动的起因并非是朝廷赈灾的粮食送晚了,而是赈灾粮全是发了霉的陈粮,不少灾民吃过以后,暴毙而亡。”

太子此言一出,顿时惊起殿中百官一片哗然,群臣纷纷交头接耳,悄声议论:

“赈灾粮都是从各州粮仓拨出来,三年一换,不可能腐坏啊!”

“如此说来,是户部大农司失职,并非兵部驾部司的罪责...”

赤金镂雕龙椅上,耀灵帝缓缓眯起双眼,语调转冷:“太子,你继续说。”

“儿臣遵命。”

在太子叙述的真相中,众人得知青州遭遇水灾后,当地豪绅一连施粥十日,倒是解决了燃眉之急,没有闹出饥荒。

后来,朝廷终于送来了赈灾粮食和石炭。

可这些用于赈灾的粮食却因储存太久腐坏了,百余斤石炭更是掺杂有大半杂石,无法取暖,灾民们别无选择,只能吃下冰冷腐坏的粮食,继而陆续丧命。

绝望的灾民们走投无路,只得奋起反抗,他们联合起来向官府索要能吃的粮食,却遭到当地官兵武力镇压,民怨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,最终闹起民间暴动。

耀灵帝接过内监总管奉上的灾民供词,面上阴云密布。

“好一个太平盛世啊!户部大农司饱其私囊,底下官官相护,欺上罔下,将朕全都蒙在鼓里!”

耀灵帝愤怒地抄起龙桌上的青瓷砚台丢向大皇子,怒斥道:“这就是你代朕协管的户部,你还有脸去揪别人的辫子!”

金銮殿下,大皇子的绞金蟒袍撒上了大片墨汁,他的脑袋不仅被耀灵帝丢来的砚台砸破了,头上的金冠更是磕歪了一角,鲜血顺着他的额头缓缓流进眼中。

大皇子双手握拳,下颚紧绷,扑通一声跪地。

“父皇息怒,儿臣定会查出贪赃仓粮的官吏,严惩不贷,绝不姑息纵容这些人。此事是儿臣失察,还请父皇降罪!”

大皇子说完,以额重重触地,头上的鲜血全印在鎏金方砖上,看上去触目惊心。

因养神丹药迟迟未炼化出炉,耀灵帝最近睡眠清浅,脾气亦比往日易怒,方才他怒火攻心,并非有意要砸伤大皇子的颜面。

大皇子口中没有一句争辩,老老实实跪地求罚。

看到大皇子这幅可怜巴巴的样子,毕竟是从小养在身边的骨肉,耀灵帝心中火气一下子消散大半。

“你既知错,朕就革去你一年的俸禄,用来给青州做赈灾款,至于那批发霉的赈灾粮食,交予大理寺去查。”

言罢,耀灵帝看了眼大皇子鲜血淋漓的额头,叹了口气道:“你先退下罢,找御医去看一看伤势。”

“谢父皇恩典。”

朝中官员都是见风使舵的人精,通过早朝上这场风波,大抵猜测到大皇子想借着青州水灾一事,拿兵部开刀。

可太子却及时杀了回来,不仅成功保下兵部,还借大皇子磨好的刀,反手捅向户部。

早朝结束后,文武百官陆陆续续退出殿外,有几位官员途经太子身畔时,忙扬起笑脸打一声招呼。

太子的性情一向寡淡,这几人原本以为自己多半会热脸贴冷屁,没想到太子却淡淡颔首回礼。

男子气宇轩昂,一身矜贵龙血生来具有让人臣服的君王气质,日光洒落在他俊美五官上,眼中凌厉化去,剑眉舒颜,颇有几分清雅出尘的谪仙之姿。

这几人顿觉得受宠若惊,大着胆子询问起太子金乌之行可还顺利。

远方汉白玉栏杆旁,五皇子倚栏而立,他望着被群臣众星捧月的太子,眼神中透着不屑,鼻孔出气,冷哼一声道:

“一群老糊涂东西,捧着个晦气灾星当作宝。”

“五弟慎言,如今太子势头正盛,咱们还是暂避锋芒的好。”

大皇子额上的伤口已被太医清理干净,只留下一道浅浅的血痕,他眺望远处热闹的景象,唇角轻勾,冷冰冰的眼底却没有一丝笑意。

“大哥说的对,爬得越高,跌得越惨,太子马上就要跌下来了。啧,只可惜那些水匪办事不力,竟然掳错了人,没能活擒到姜少傅,听说他不会浮水,想必已经命丧江底,真是可惜了...”

姜少傅和太子朝夕相处,定然知道太子不少机密,若是能掳来姜少傅,定然能从他嘴里撬出太子在京城布下的暗桩。

“掳错人亦不打紧,先让太子心急几日,你再找机会让徐总督放出小少傅在那些水匪手中的消息,我很是好奇咱们重情重义的太子殿下,会不会因此冲冠一怒为恩师呢?”

大皇子叮嘱完,抬手摸了摸额上的伤口,嘶...还真是有些疼呢。

倘若太子能死这些水匪的手中,那他的今日的疼痛和羞辱,

就没有白受!

———

午夜子时,太子府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